annie proulx
當初為什麼選擇<斷背山>這個萬字短篇做電影題材?
李安對記者說是被故事的「緩慢情節」所感動,他認為緩慢才有力量;或許當緩到底、慢到底,心理狀態將變得極度敏感,有如一根繃至最緊的弦絲,在欲斷未斷時所撥彈出來的音調最易撩人心碎。
Annie Proulx的作品確像一團被揉得夠久並拉得夠長的麵粉,讀者看著、看著,心裡懸疑著它什麼時候才會斷開,眼睛累了,才一閉眼,睜目再看時它原來已經裂成兩截。可能由於寫的主要是美國南部的鄉鎮情事,當地的生活步伐本來就緩且慢,筆調便須配合。美國的Proulx不是中國的莫言,莫言筆下的鄉野傳奇總是流離曲折,有如唐人街餐館的糖醋排骨,放了太多的五香粉,吃得過癮,卻易頭痛。Proulx的南方幾乎是時間靜止的,在隔絕的空間裡,發生著淡淡的、隱隱的,但又同時是刻骨銘心的怨恨離仇,讀完之後你不會張開嘴巴吃驚得說不出話,可是心頭卻是沉甸甸的有了一份愴然。
她有一篇只有三段的故事叫做《五十五公里外的加油站》,文長一千字,第一段寫一位老牛仔在牧場旁百無聊賴,第二段寫他的妻子在屋頂上百無聊賴,第三段則只有一個句子:When you live a long way out you make your own fun。簡短但有力得像用一把小木槌在你的膝蓋上輕捶一下,不痛,只是有點酸。
《斷背山》的情節照例在緩慢裡演進,兩個男人相遇、分開,然後再相遇,儘管各已成家立室,兩人的感情卻像一根線從山上延綿到山下,遠而不斷;對於情思慾念,兩個男人沒勇氣作出最忠於自己的抉擇,結果是只好在夢裡相見。同是處理「抉擇」題材,我雖尚未看到電影,但,天地良心,打死我也信任他絕對不會拍得像陳凱歌的《無極》一樣讓人哭笑不得。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