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006

廁所


讀陳平原的"日本印象"
看眼前事是浮光掠影
但由眼前事聯想到古人古事卻是深刻
這可能便是"學者之文"的一貫風格.
而幾乎每位學者, 從周作人到李零到陳平原
只要去過日本, 一定會寫至少一篇有關廁所的文章
中國人總是感慨於日本廁所之潔淨.

我湊巧地亦剛寫了一段廁所文章:
--------------------
廁格內的四分鐘

特區有一個關注社會大眾如廁福利的組織最近提醒市民, 女廁格太少、男廁格太多, 若不糾正, 小心觸犯「性別歧視」。

香港人其實應該高興出現這樣的提醒, 因為類似呼籲在歐美世界已經有了至少卅年、在日本有了廿年、在台灣有了十年, 如今總算輪到特區香港了, 此乃「遲來的春天」, 先不管女廁狀況是否真有改善, 僅僅有人吶喊, 已像寒冬裡忽然吹來一股暖流, 足讓女同胞從下半身舒坦到上半身。

即使閣下是站著小便的男子漢大丈夫, 亦必為香港特區在「廁所意識」上跟國際完成接軌而感到欣慰吧?

是的, 男人站著尿尿, 女人坐著放水, 生理有別, 據說上廁所的時間亦因此有別。 曾有調查統計指出, 到公共廁所小解, 男人每回平均只須在尿池面前站立卅至四十五秒, 效率奇佳, 女同胞則要在廁格內花上約四分鐘之久, 比男士慢了好幾倍, 難怪廁格門外排隊者眾、經常「塞車」。

四分鐘時間到底用來幹什麼? 這應是不少男人感到好奇的趣味小常識。
且讓我們試擬一張時間帳單: 女士上廁所, 木門一關, 自成天地, 必須進行一連串的「手續儀式」始可解決生理需要, 包括掛手袋、脫衭子、拭廁板, 這已耗去一分半鐘。 完事之後, 整理裙衭、 繫好手袋, 摸撥一下頭髮, 施施然推門而出, 這又花了一分半鐘。 換句話說, 女士真正耗在小解的時間亦僅是一分鐘, 其實跟男人相差不算太遠, 最大差別在於男人只須把拉鍊上下料理, 略過了麻煩的「前戲」和累人的「後續」, 終究比較省時。

但這倒引出另一個值得「廁所關注組」思考的問題: 男廁因男人動作簡單而暢通, 女廁因女人動作繁碎而擁擠, 是否就直接表示女同胞遭受「歧視」? 如果一方的煩惱並沒增添另一方的快樂, 亦即女人的困阻並沒成為男人的「便宜」, 請問何「歧視」之有?

基於現實需要, 公廁確或應該增加女廁廁格, 但這只是「體貼」行為, 跟歧視與否毫無關連。 又或者, 管理單位應該在男廁的尿池旁邊貼上「為人為己, 請慢小便」標語, 提醒男人減低尿尿速度, 以便增長男廁內的排隊人龍, 努力向女廁看齊, 免得落人口實。 小便事小, 歧視事大, 切勿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