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
自在遊走於瑣碎與嚴重之間
──序『他們』
by 楊照
馬家輝和我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我們都是一九六三年出生,屬兔的,甚至還都是四月出生的,我月頭他月尾。我們都有一個女兒,只有一個女兒。他在香港,我在台灣,我們的工作都很雜,寫作、演講、座談、廣播、電視都做,文化、新聞、政治都管。
不過我很清楚,有一件事我們絕不相同,我不會寫、很怕寫短文章,家輝會寫、而且看來還蠻享受寫短文的。
開始寫作以來,常常接到編輯邀稿的電話,如果截稿時間趕一點,電話那頭習慣性地說:「八百字就夠了!」我也就習慣性地回答:「沒那麼多時間寫字數那麼少的文章啊!」
我講的完全是實話。短文章,往往越短的越花時間。沒有想法不能寫,一個想法鋪陳開來,一下就幾百字了。給我兩三千字的篇幅,我可以很快將按照自己的節奏和口氣在「一坐之間」(one sit)完成交稿。但如果是幾百字的稿子,往往起了個頭,寫一寫起身繞室徘徊,考慮後要嘛放棄顯然寫不進有限規模裡的題材,要嘛坐回去不顧限制先放任自己把文章寫完,再起身繞室徘徊一番,然後花大段時間把文章刪改成人家要的長短。
這種毛病困擾我多年。二00四年,在自我挑戰念頭刺激下,一時衝動答應了家輝的邀約,在他主編的『明報.世紀副刊』寫一個每天六百字的專欄,寫了五個月。那一百五十天,真是折磨。每天交稿沒那麼難,家輝的比喻最貼切:「就像每天要洗澡一樣嘛!」養成習慣了就是。難的是那六百字,只有六百字。印象太深刻了,一百五十天,自己心底感覺只交過兩種稿子──什麼東西都沒講的,和勉強動了截肢手術的碎亂段落。
那次的痛苦經驗讓我更加確認自己寫不來短文的。至於我為什麼寫不來短文,倒是在連續讀了家輝的幾本文集,包括『我們』、『你們』、『他們』系列,才有了比較清楚的理解。
因為我沒有家輝那種輕易遊走於瑣碎與嚴重間的自在本事。許多寫短文的人,理所當然覺得短就必然瑣碎,短小必然帶隨輕薄。日常身邊發生什麼事、見了什麼人,都能寫成文章。這樣的文字無法說服我──別人幹嘛知道你的瑣碎生活與平常感受呢?改托爾斯泰的話:「所有人的輕薄瑣碎通通都一樣,但每個生命的嚴肅沉重卻各自不同。」我相信、我堅持,不管用什麼語氣寫,既然要寫成文章別人看,總還是要有其超越個人瑣事之外,特別的觀點與想法。
家輝擅長寫短文,一來因為他擁有一種西式的機智(wit)。他腦袋的基本組構原則就是「隱喻」(metaphor)。每一件日常活動與感受,立刻聯繫到一種統合式的隱喻中,同時又成為別的事物的譬喻。每天交稿和每天洗澡構成一組隱喻關係。所以他可以藉隱喻帶出許多不必在文章裡明寫細寫的東西,儉省了許多篇幅。
家輝擅長寫短文,二來還因為他有一種來自傳統文明的「掌故心靈」。掌故是過去遺留下來的瑣事,太瑣碎了以致寫不進歷史中,只能片段地存留;但是時間給了這些過去的瑣事特殊的趣味與暗沉卻令人無法忽視的光芒。家輝將現實的瑣事與各種掌故並列,於是那光就鋪設感染到現實上了。
雖然和他總是看來年輕帥氣的外表不太相符,我在家輝的文章裡讀到他的「遺老氣」。他是英國紳士智慧「噴趣」(Punch)的遺老,是民國報人與小品文傳統的「遺老」,他還是香港電影風雲時代的遺老。跟所有遺老一樣,他的現實生活隨時與這些舊式記憶光影錯織,構成了特殊的多層時間結構。
家輝和我,還有一件事很不一樣。家輝怕老,我卻只怕不夠老。每年四月初,我會接到家輝的越洋電話,提醒我過生日了,順便感慨一下我們都又老了一歲,我一定得安慰他:「到月底前,你比我小一歲了!」
家輝怕老我不怕,因為他長得比較帥,美男子跟美女一樣,對時光迢遞格外敏感。除此之外,應該還有別的理由。我只怕不老,因為我最喜歡記憶帶來的深沉,要懷舊自己先得有點「舊」才有說服力。這點上,家輝跟我剛好相反,他對抗著自己的那份「遺老氣」,用現實年輕活潑來保持平衡,如此才塑造了一個魅力獨特的香江人物。
馬家輝和我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我們都是一九六三年出生,屬兔的,甚至還都是四月出生的,我月頭他月尾。我們都有一個女兒,只有一個女兒。他在香港,我在台灣,我們的工作都很雜,寫作、演講、座談、廣播、電視都做,文化、新聞、政治都管。
不過我很清楚,有一件事我們絕不相同,我不會寫、很怕寫短文章,家輝會寫、而且看來還蠻享受寫短文的。
開始寫作以來,常常接到編輯邀稿的電話,如果截稿時間趕一點,電話那頭習慣性地說:「八百字就夠了!」我也就習慣性地回答:「沒那麼多時間寫字數那麼少的文章啊!」
我講的完全是實話。短文章,往往越短的越花時間。沒有想法不能寫,一個想法鋪陳開來,一下就幾百字了。給我兩三千字的篇幅,我可以很快將按照自己的節奏和口氣在「一坐之間」(one sit)完成交稿。但如果是幾百字的稿子,往往起了個頭,寫一寫起身繞室徘徊,考慮後要嘛放棄顯然寫不進有限規模裡的題材,要嘛坐回去不顧限制先放任自己把文章寫完,再起身繞室徘徊一番,然後花大段時間把文章刪改成人家要的長短。
這種毛病困擾我多年。二00四年,在自我挑戰念頭刺激下,一時衝動答應了家輝的邀約,在他主編的『明報.世紀副刊』寫一個每天六百字的專欄,寫了五個月。那一百五十天,真是折磨。每天交稿沒那麼難,家輝的比喻最貼切:「就像每天要洗澡一樣嘛!」養成習慣了就是。難的是那六百字,只有六百字。印象太深刻了,一百五十天,自己心底感覺只交過兩種稿子──什麼東西都沒講的,和勉強動了截肢手術的碎亂段落。
那次的痛苦經驗讓我更加確認自己寫不來短文的。至於我為什麼寫不來短文,倒是在連續讀了家輝的幾本文集,包括『我們』、『你們』、『他們』系列,才有了比較清楚的理解。
因為我沒有家輝那種輕易遊走於瑣碎與嚴重間的自在本事。許多寫短文的人,理所當然覺得短就必然瑣碎,短小必然帶隨輕薄。日常身邊發生什麼事、見了什麼人,都能寫成文章。這樣的文字無法說服我──別人幹嘛知道你的瑣碎生活與平常感受呢?改托爾斯泰的話:「所有人的輕薄瑣碎通通都一樣,但每個生命的嚴肅沉重卻各自不同。」我相信、我堅持,不管用什麼語氣寫,既然要寫成文章別人看,總還是要有其超越個人瑣事之外,特別的觀點與想法。
家輝擅長寫短文,一來因為他擁有一種西式的機智(wit)。他腦袋的基本組構原則就是「隱喻」(metaphor)。每一件日常活動與感受,立刻聯繫到一種統合式的隱喻中,同時又成為別的事物的譬喻。每天交稿和每天洗澡構成一組隱喻關係。所以他可以藉隱喻帶出許多不必在文章裡明寫細寫的東西,儉省了許多篇幅。
家輝擅長寫短文,二來還因為他有一種來自傳統文明的「掌故心靈」。掌故是過去遺留下來的瑣事,太瑣碎了以致寫不進歷史中,只能片段地存留;但是時間給了這些過去的瑣事特殊的趣味與暗沉卻令人無法忽視的光芒。家輝將現實的瑣事與各種掌故並列,於是那光就鋪設感染到現實上了。
雖然和他總是看來年輕帥氣的外表不太相符,我在家輝的文章裡讀到他的「遺老氣」。他是英國紳士智慧「噴趣」(Punch)的遺老,是民國報人與小品文傳統的「遺老」,他還是香港電影風雲時代的遺老。跟所有遺老一樣,他的現實生活隨時與這些舊式記憶光影錯織,構成了特殊的多層時間結構。
家輝和我,還有一件事很不一樣。家輝怕老,我卻只怕不夠老。每年四月初,我會接到家輝的越洋電話,提醒我過生日了,順便感慨一下我們都又老了一歲,我一定得安慰他:「到月底前,你比我小一歲了!」
家輝怕老我不怕,因為他長得比較帥,美男子跟美女一樣,對時光迢遞格外敏感。除此之外,應該還有別的理由。我只怕不老,因為我最喜歡記憶帶來的深沉,要懷舊自己先得有點「舊」才有說服力。這點上,家輝跟我剛好相反,他對抗著自己的那份「遺老氣」,用現實年輕活潑來保持平衡,如此才塑造了一個魅力獨特的香江人物。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