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花園哲學
《英女皇》有一幕很精彩的戲以後花園為場景:女王與王太后,兩個都是老人家了,坐在純白的椅子上,四目對望,似乎想說些什麼卻又欲言又止。花園以外的世界,是她們不以為然的世界,然而四海喧嘩,都想逼她們出來「交代」和「對話」。
兩位老太太嘆了口氣, 稍作商量,然後踏出園外,深吸一口氣,用從容的態度面對世界。
你們要這些?好,我給你,但即使是給,分寸亦是由我拿捏,這並非作為王室的特權,而是,作為人的權利,我有權把自己的世界關在後花園背後,即使稍稍對你開放,亦只是我的善良。
海倫米蘭演出此片獲獎,顯然非因她把英女王的造型扮演得維肖維妙,而是因為,她控制得住情緒上的收放,該含蓄時固然像把門窗緊緊關上,該流露時亦處處流露老太太的貴氣和自持,不像其他荷李活片,不大喊大叫不罷休。
《英女皇》演得好也拍得好,因為電影有濃厚的一股克制低調的情懷。那是我們所懷念的美德,不表露的情感所蘊藏的關乎個人對己身的身分、觀念以及信仰的堅持。不似現代人把喜怒哀樂放在臉上,並鞭撻那些沉默的一群,以為唯有表態,唯有高聲唱和,才是同羽毛的鳥。
不,英女王並不善於做行動者,不願意表態,那未必是犬儒,而是她所懷疑的未能全然澄清,她所信仰的不必向人解釋,她欲保衛一方小小的私密花園,她不開門,誰都沒權進出如一個暴烈的闖入者,遑論以「傳媒或人民」知的權利相威脅。
誰不知道討好的伎倆、誰不懂傳媒的力量、誰不明白你的人民是你的老闆?不做,是因為「尊嚴」兩字。這才是那個老好時代最寶貴的遺物。
那雖不合時宜,但與時並進如果代表是妥協是投降是屈膝, 那麼,生命的美好的舊價值就少了一半,英國人所為人尊崇的「紳士」精神也就去了許多。
故,會喜歡《英女皇》這片子的觀眾,我想,我們所眷戀難忘是克制的美德是進退有序的美德是不張揚也不虛假的美德。
這是一種後花園的哲學思考。我開放予世界的,就是那麼多,不會再多,非請,勿入。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