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2007

刁民



誓保皇后的年輕人被一些人罵作「刁民」,這兩個字,官味極濃,適足反映官方的統治思維早已銘印於人們腦海; 月照窗前,娥眉冷對,不勞林鄭局長發言動氣,自有所謂民間人士代為出頭把保皇衛士妖魔化。

刁者, 乖張也、決絕也、橫蠻也,所謂刁民,就是不服從官命而敢於違拗的升斗市民。刁民所作之抗爭, 不一定全對, 也不一定全錯,但問題是,只要一被戴上「刁民」帽子,其所發之言和所做之事即難獲得公平對待,沒人再有興趣認真思考、討論、吸納其所決決執著的理念和理想。

因此,與其說刁民二字是一個描述詞彙,毋寧說它是一種對於言論權利和行動自由的權力壓制。拋出刁民二字,等於拋出一個血滴子,欲把人頭鎖住、斫去,從此不必再睹其五官臉容。

刁民之出現,總有背景因素,中國俗語說「窮山惡水出刁民」,便是看得通透,懂得把民風地理拉在一起審視。可是,到了章回小說和戲曲劇本的作者筆下,不管是九等小官或一品狀元,總是不理三七廿一,一拍驚堂木,猛喝一句, 「大膽刁民,從實招來!」跪在堂下的老百姓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唯有不斷呼喊, 「青天大老爺,小人冤枉啊!」

在當代中國, 「刁民」遍地,只因法律不彰或有法不依,小市民只好挺身冒險維權,故在高官幹部眼中,成為刁民。今年初《大公報》上有一篇評論文章,呼籲傳媒和高官切勿亂拋刁民帽子, 精準地指出, 「在封建詞典中,與『刁民』形成『姊妹詞』的是『父母官』,都是封建官僚體制的典型概念。『官』是父母,自然比『民』大一輩, 只能孝敬, 何談服務? 順者昌,叫『順民』;逆者亡,叫『刁民』,在封建社會天經地義。可是今天,我們搞現代化的社會主義,而且是法治化的社會主義,還能把人民當『晚輩』麼? 鄧小平自稱『人民的兒子』,我們的幹部還能把自己當『父母』嗎?」

刁民帽子亂飛之日,封建意識復興之時。看看內地,想想香港,我們自當明明什麼是應該說與不應說了。